校长周语

培育英才教材为王

时间:2024-04-22     来源:     阅读0

兴航周语/总164篇  4月22日/星期一

众所周知,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,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。唯有高质量的教材,方可造就高质量的人才。否则,即便是有好的专业、学科、教师,也很难把学生培养成高质量人才。从这一角度看,教材建设事关重大,起着育人的先导作用,可谓是教材为王。我们当前的教材是否能够支撑所需人才的培养呢?以当前应用型高校教材为例,我认为至少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亟待改善和解决:

一是大部分应用型高校使用的教材完全沿用了研究型高校的教材,同质化严重,这些教材侧重的仍然是理论的完整性、结构的系统性、学术的高深性,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。这就好比我们培养的虽然都是海军,但用培养水上舰艇人才的教材来传授培育水下潜艇人才,肯定是脱离实地是行不通的。

二是当前应用型高校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滞后,教材建设整体规划欠缺,对教材内容、教材思政和配套资源等缺乏系统设计;教材编写人员中高水平的行业企业专家较少,而大部分教师及研究机构人员一线行业实践经验有限,导致教材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不对等,与当下真实场景和工作流程等生产实践相脱节。

三是现代信息手段对教材的支撑度不足,运用不够充分。与丰富的电子资源和多彩的数字呈现方式相比,传统的纸质教材呈现形式比较单一,缺乏创新性、灵活性、趣味性,教学应用场景比较局限,无法适应和满足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多元需求。

四是很多教材的开发编写者缺乏对教材内容体系和编排体例的创新,仍习惯于固定化的文字图画呈现方式,对声音、视频、动画、交互等多维方式尝试实践不够。同时,对“学生中心”的理念渗透体现得不够,仍偏重于“为教服务”,向“为学服务”转变不够。

基于以上问题,应用型高校教材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增强和侧重:

第一,明确责任和使命:服务国家战略,满足社会需要。首先要将新时代推进高校教材建设工作,提高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,即在知识、能力和价值培养上都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。其次,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和教材育人协同发展。再者,要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,注重因材施教和人的全面发展。

第二,精准定位教材:明确办学类型,确保理论适用。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教授曾讲过:按照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,可以把教材分为多种体系。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是“知行体系教材”。其中,“知”的部分就强调了教材既要考虑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,又要防止理论过于宽泛、艰深。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,因此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。

第三,充实教材内容:突出立体化知识体系,彰显新形态教学资源。编写高质量教材要与时俱进、破旧立新。不能依然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狭义概念上,要树立鲜明的“大教材”观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利用二维码、网址链接等方式,提供视频讲授、示范案例、仿真实验、试题测试等不同教学用途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资源,促进传统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相结合、教材内容的多样化呈现与网络化拓展。

第四,创新教材形态:加强校企合作共建,融入产教融合案例。当前应用型高校选用的教材不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,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将地方行业企业、研究机构的优秀人员纳入编写队伍,没有把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、最鲜活的案例写入教材。因此,编好教材必须紧密对接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趋势,加强校企合作,深化产教融合,服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,为学生提供新鲜的、生动的教材版本。

什么样的教材才算好教材?一句话,能够培育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教材就是好教材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要想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,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应用型教材的源头活水,想方设法、千方百计,真正让这汪泉水活起来、清起来、畅快地流动起来。从而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。这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!

上一篇:善解难题是高手

下一篇:没有了